[加拿大] 打工度假/打工遊學/求職系列文章精選

P1020571

溫哥華生活簡介

加拿大開戶、辦 SIN 卡、辦手機門號、公車票券使用方式

加拿大打工遊學 (CO-OP)

加拿大求職必讀系列

加拿大生活相關

本文作者 Selena Chen,為門市零售人員暨部落客,樂於寫文分享,2013年起旅居溫哥華。如有留遊學/海外工作實習/打工度假/語言學校/證照/加拿大生活/保險或簽證事宜等代辦與討論需求,歡迎留言諮詢。 Selena 很樂意分享自身打工遊學與打工度假經驗 🙂

◎ 同步刊登於個人 Facebook 與粉絲團「Selena’s 台加生活隨筆」。

喜歡這篇文章的話,可在粉絲頁按個讚多多鼓勵喔 🙂

[WPblog/WP相關] 部落格聲明

◎非經本人同意,不得以任何有形或無形的方式,轉載、傳播,或下載等各類散播手法,侵犯到原著作者的智慧財產權。

◎本部落格前身為:「隔夜紅薔薇:文學音樂與電影漫談」。2012年前的諸多舊文,皆從「Pixnet痞客幫」平台合法轉移而來,絕無盜文之虞。

◎本部落格目前未接任何業配或公關稿。

◎請注意:美食與景點介紹其實非常看個人口味/品味,再怎麼試著客觀,部落格文章本質仍是非常主觀的;如與讀者的想像不符,還請多多包涵。

[Escape/密室逃脫] #10智慧獵人 – Zone‧異界籠

來分享一下我的第10場密室逃脫:「Zone‧異界籠」心得!:)

囉嗦的前言──

一得知嚮往已久的「神不在場」工作室開台北分館,而且還有11月底前的雙重優惠,便立刻揪了密室夥伴前去挑戰。當天玩完「莎士比亞的邀請」後,雖然頗為滿意(有機會再寫篇心得分享),但因為此密室較為小品,總覺得不夠過癮。一夥5人出了大門後,商議著要續攤去電影院,但放映時間都不巧,超苦惱。

此時板弟驚天一句:「不然有優惠的話再刷一場,一趟跑這麼遠多玩點比較爽。」(雖然他家住最近就在大直,但這發言很得我心。)於是我手刀衝下去纏問工作室的成員,是否剛好有場次,結果很幸運地同館聯運的「智慧獵人」工作室人員就在現場!請示老闆過後,很爽快地讓我們以低於最少人數的5人團規格,闖蕩「Zone‧異界籠」。

繼續閱讀

[讀後感想] Hod Lipson, Melba Kurman: “Fabricated: The New World of 3D Printing"

ball-597523_1920

前陣子讀完《3D 列印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未來》這本書,又跑了幾場 Maker 講座論壇,剛好都有談到這項技術;雖然仍知之甚微,但總算能寫點讀後心得了。

其實科技讀本一直是我很少碰的一塊,這並不是說我對科技無感,而是因為書籍與科技的調性很衝突。就跟電腦教科書一樣,很多時候書寫成時,往往技術已經走到下一步了;好比說寫完iPhone 6S 使用秘笈,7大概也出廠了,以速度來說書本也永遠趕不上 Blog 或社群平台,因此它不是個吸收新知的首選,所以我寧願掛在 Tech 相關閱覽平台上,也不願意走到科技叢書區。

當然,書本有其公正性,所以研究永遠要回歸到書籍研讀,但除非只是要學基本觀念或入門,否則具即時性的網路,在科技學習領域仍會是個比較好的平台。

回頭談這本因緣際會朋友推薦來的書。

3D 列印相關的書籍,相對電腦教科書又更為尷尬。這是個正當熱潮的領域,推陳出新的速度快得令人咋舌。儘管如此,如果你對 3D 列印毫無概念,但對台灣目前自造運動很好奇,或者業務上聽 3D 列印聽到起了興趣,or whatever 讓你想了解這項其實不算「新」的技術,這本書是個難易適中、翻譯稍嫌拉雜,但敘事偏軟、能詳細解釋名詞並交代技術發展史的入門導讀。

讀畢後大概能了解:

1. 3D印表機的常見用途、常規、優缺點。
2. 與傳統規模經濟的關聯與反動。
3. Selective Deposition Printer 和 Selective Binding Printer 的運作方式。
4. 列印材料、「目前」(書寫成前的)發展(生物、飲食、建築、醫療、工藝……),超越傳統工藝的部分。
5. 所有權與IP。
6. 兒童學習/課程/……。
7. 環境危害。
8. 展望(類比與數位製造、機器自造機器)。

我個人覺得作者點到環境危害這點很有意思。

由於人們可以隨意製作物品,因而無法從便捷行為中意識到行為伴隨的成本與危害。比如說,在生產成本與風險高時,人們傾向多方規劃與測量,以確保計畫能如實完成(像是醫生動刀前的手術評估)。但易於使用的設計軟體與唾手可得的 3D 印表機,使部分人出現了「非理性製作」的想法──這些極少部分的人,在小型列印物品時,由於時間與物料成本都不高,因此會更傾向直接看成品調試,導致印了滿桌相似的失敗物件。當然,實物調試有其必要性,就像電腦建模軟體終歸只是輔助類比的工具。但作者期許 3D 列印技術至少能朝向環保之路前進,是令人稱許的見解。

****

Maker/自造者 = 精神;3D Printer = 工具。
兩者不是完全相關,只是後者常為前者所用。
希望這篇心得的前言不會引起混淆。

◎本文首發於個人 Facebook

[英語電影] 《不存在的房間》/The Room (2015)

導演:Leonard “Lenny" Abrahamson

劇本:Emma Donoghue

演員:Brie Larson、Jacob Tremblay、Joan Allen、Sean Bridgers、William Hall Macy

It can’t really be room if door’s open.

喜歡導演不特別訴諸悲情的拍法,更喜歡他把焦點放在房間之後的故事。把這類真實故事改編的悲慘戲碼,用與眾不同的方式呈現,非常特別。

電影中有很多 Quote 寫得很好,不特別煽情但真實有力。演技層次很分明,連反派在搬運XX時那個停頓的猶疑不決都很清楚。電影的留白處理得也很好,很多時候情緒都留給觀眾自行梳理,而非用鏡頭強迫你聲嘶力竭地哭。

12042698_10208963166935250_5983866254991965699_n

中間有段女主角缺席,導演從原因(採訪)>事故>鏡頭轉向孩子的處理也很棒。就不爆雷了,處理得很特別也很不錯。

總之,很不錯的一部。

◎本文首發於個人 Facebook

[讀後感想] 月村了衛:《沙漠之花》試讀心得

12400745_10153341304828317_1697188359101517593_n

書名:《沙漠之花》

出版社:麥田出版

作者:月村了衛

譯者:出版後補上。

本文作者:陳亭勻(Ting-Yun Selena Chen)

「在沙漠裡,只有勇敢面對黑夜的人,才有機會迎接曙光的到來。」

很幸運獲得麥田出版試讀作品的機會,年假期間迫不及待讀完,要下筆寫心得卻是萬分踟躕。畢竟,這是一個悲傷而艱難的故事。

小說的背景發生在索馬利亞邊境,講述日本自衛隊在執行直升機失事救援任務時,意外遇到難民庇護事件,並在未確認安危真假時,就遭遇敵方血洗駐地。此後隊員與難民一路奔逃,但一來受到日本自衛隊在海外無開火權的規定,二來缺乏器材與武力,三來逃難人員本身意見不合。這些此生從未殺過人的隊員們,面臨的是一生最漫長且煎熬的黑夜。

文案寫到:「只要交出難民,便可全身而退。但身為軍人、身為男子漢,豈能讓手無寸鐵的女子去送死……。」但其實故事不是自保/保人那麼簡單的二選一,事實上,即使交出難民,也有滅口的危機緊迫在後。因此小說中重筆描摹的,全是生命受到威脅時,在道德、人性、信賴與軍事教育(規範)中的煎熬與抉擇。

無論是兩位因往事生嫌隙、卻在最後拼盡全力執行誘敵任務上等兵與上士,或者是為了孩童走出隱蔽處的士官長,在河流中激鬥的一等兵,有著神槍手之命卻有心靈包袱的中士,作者月村都極為仔細地寫出了這些自衛隊成員們的掙扎與恐懼。

我個人特別欣賞作者在描繪這部可稱做「槍林彈雨」的故事時,所用的筆法。他的語調基本維持了日系作品疏離、不誇飾的平直簡白,但描繪感情與思緒的轉折時,卻能用長篇、時間跨度極大的心靈活動,帶出讀者的思考空間。儘管駁火猛烈、戰役頻仍,但逃亡過程中的每次爭執、沉思、生死交關時的悔恨與賣力一搏,都深化了故事本身。小說中因利益而生的漫長追殺與仇恨,也因太過真實而令人不寒而慄,雖然沒有華美的詞藻,但卻更突顯了你死我亡的執著。

作品雖白,卻有深度。

最後結尾的銜接,從前期的陰謀、國際角力等繁複問題,帶出了政治現實,令人不勝唏噓。然而,作者避免 Happy Ending 的做法,雖然讀來惆悵,卻也成功保留了作品的深度。讓《沙漠之花》從外來入侵、原居角力、國際情勢等面向,又拉回日本的政治現實與困境。當然,故事主體對象之一,原就是代表日本的自衛隊,也因此才涉及能否開槍的困境,原先的「Global」中已有「Local」,但結局談回日本的事件處理方式,是「Local」更完整的回放與自我互文。作者能顧及這點,實在令人讚賞。

 

*試讀篇章中,偶有錯字與人名誤植的情況,期盼《沙漠之花》正式出版後,已改進這些小瑕疵。

[英語電影] 《丹麥女孩》/The Danish Girl (2015)

12687848_10208820506928839_2665539399593703160_n導演:Tom Hooper

編劇:Lucinda Coxon

主演:Eddie Redmayne、Alicia Vikander、Amber Heard、Matthias Schoenaerts

今晚跟女友們去忠孝復興附近的國賓看這部。原先預期會哭很慘,但電影前段的節奏跟敘事略微凌亂,編導有企圖但駕馭不穩,再加以劇情節構的先天限制,導致後半段在演技與情緒大爆發的情況下,與鋪陳較不足的前半段出現不小的落差。

哽咽落淚有之,但要狂哭可能無法。

男主角前半段侷促、後半段自然的小女人性子很真實,只是前段的詮釋不太對我胃口。倒是我很意外女主角演技很好,除了有一幕大吼的戲比較生硬,其他都很棒。

特別喜歡第一次兩人同遊更衣時,帶入歌舞劇的節奏與攝影感,藝術與娛樂效果俱佳,十分出彩。另外男主角觀察妓院女性身體與姿儀舉止的那段,鏡中的倒影、對象與她自己的神情,都極美。

跟書的感覺差很多btw。如果覺得「這個世界看不到真正的我」,可以去看看。

貼幾段我很喜歡的台詞:

Gerda Wegener: I kissed him. And it was the strangest thing. It was like kissing myself.

(覺得夫妻的初吻如此也太完美。)

Hans Axgil: I’ve only liked a handful of people in my life, and you’ve been two of them.

(幽默又感人,可惜此人與主角情誼的舖陳太淡,有點浪費了這句台詞的張力。)

Einar Wegener: I love you, because you are the only person who made sense of me. And made me, possible.

(男主角說這句時默默逼出我眼淚。女主角對丈夫的愛就是我的理想。超越一切、只緣本質、又有主張,溫柔而堅強。那種洗盡鉛華回頭仍只要你的綿密愛意,在電影中演來真的很動人。)

 

補上原著讀後感:

覺得故事很適合影像化,但不易閱讀。

最喜歡作者訪談中說道:「當我開始閱讀莉莉·艾勒伯的生平資料,還體認到另外一件事:我們每個人都有某些課題,一輩子就是在努力學習認識自己,接納自己。我相信每個人一生總有一次會凝視鏡中的自己,心想:『這個世界看不到真正的我。』莉莉自我認同的問題具有普遍性。我們都希望,自己的真正面貌能為人所接受。」(p.356)

另外也喜歡一段描述:「我在畫畫,完全忘記時間。莉莉,你也會這樣嗎?專心到忘記自己是誰,搞不清楚身在何處。」(p.83)

我一定是真的很愛書,才會常常在讀完書抬起頭時,憶不起自己在哪。

◎本文首發於個人 Facebook

[讀後感想] Brigitte Giraud(布希姬.紀侯):《L’amour est très surestimé》(愛情沒那麼美好)

Brigitte Giraud(布希姬.紀侯):《愛情沒那麼美好》( L’amour est très surestimé)
譯者:陳蓁美
出版:木馬文化(2009)
ISBN:9789866488047

本文作者:陳亭勻(Ting-Yun Selena Chen)

Giraud 的書有種神秘的美感,直白又有詩韻,在距離中透著親近。她說的每句話都能喚醒我曾有的想法。很有趣,似乎在每段關係中曾有的疑難困斷,她都看到了,而且能用簡白的提問與描述,提醒你曾有的哀愁。

12669710_10208767096393609_2656278537249052386_n


首篇〈結束〉,探討一對關係走至死路的情侶。女方試圖梳理脈絡,想了解關係為何從至喜與敬愛,演為困頓與控制。
Giraud 在文末寫著:

是否從第一天就開始了?謀殺你們的其實是妳?有人說,一段感情的結束總在開始裡。所以是誰的錯?是吞噬別人的一方?還是任由自己被吞噬的一方?(p.11)

在感情中,誰不曾對自己的犧牲與改變提出這樣的疑問?當「我」越縮越小,對方卻越顯重要時,我們難道不會困惑,「為何我總要依著他的行程移動?」「我的時間難道不重要嗎?」「為何我要從事她喜愛的愚蠢行為?」「是否我的一切在他眼中都不重要?」

如果,想不起初衷,愛就會被這樣的質疑消磨掉。而更多時候,即便你記得一切美好,事情也不一定能回到當初。

因為愛情,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。


篇章〈跟孩子們說〉,描繪一對預備走入離婚浪潮的夫妻,思索著對孩子的語言。

為了要緩和情況,我們將像他們證明,證明愛並非我們原本相信的那麼真,我們將打消他們的幻覺,傳遞給他們未完成的味道,我們將以嶄新的面貌出現,幾近可悲又充滿罪惡感。我們將會最後一次說「我們」,然後,我們將跟所有離婚的父母一樣,我們會說「你的父親」,我們會說「你的母親」,尤其,我們將使用單數第一稱,只說「我」。(p.38)

Giraud 其實不殘忍,她很溫柔的從主詞的轉變帶出離婚對家庭關係的不可逆與斷裂。如果主詞表徵著個人認同與關聯,那個「我們」確實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詞彙。

或許不比「我愛你」直白,卻透露更動人的親密。

但若「我們決定以後不再說「我們」(p.38)」呢?恐怕那是最模糊卻又最殘酷的一個決定了。

繼續閱讀

[英語電影] 《新世紀福爾摩斯:地獄新娘》/Sherlock: The Abominable Bride(2016)

bbc

導演:Douglas Mackinnon

編劇:Mark Gatiss、Steven Moffat

演員:Benedict Cumberbatch、Martin Freeman、Una Stubbs、Rupert Graves、Mark Gatiss、Andrew Scott、Louise Brealey、Amanda Abbington、Jonathan Aris

 

***本文算是有雷,但並非全劇情描述(我努力避免了XD)。

我想了很久,決定還是犧牲我的睡眠講一下,為何1月9日看完電影時,我會如此憂鬱。

先說,滿分10分,這部電影我只給3分。上一次拿這麼低分的電影我已經不記得了。

這是一部完全粉絲走向的「影片」,擺錯重點的觀眾請注意,你很可能會度過人生中最痛苦的115分鐘。期望正確的觀眾,則會像今天下午欣欣秀泰影城三點半場次,坐在我後面的那群瘋狂不自重可恨迷妹一樣,在電影院內高潮。

是的,在開房間梗出來時,我後面的那排迷妹全體誇張尖叫抽氣,而這類特大音量的尖叫抽氣拍手叫好從片頭維持到片尾,迷妹的熱情始終不退,把電影院當成團康營隊場合。而我只想先回頭捌她們幾掌,再回家罵編導。

具體來說,這部戲的XX翻轉手法很粗糙,轉場也並不十分高明。由於「影片」(在我心中這真的不能稱為電影)本身的訴求觀眾是核心劇迷,因此若你不知道 Holmes 的喀藥習慣與記憶殿堂,你就會很火大。
繼續閱讀

[AsianDrama/亞洲影劇] 杉杉來了,超越原著的強大改編!

「杉杉來了」簡介:鄉下姑娘薛杉杉(趙麗穎飾)某日被神秘來電叫去醫院捐血,救了老闆封騰(張翰飾)的妹妹一命,也讓這位高富帥面癱老闆欠她一個人情。於是,因為無心插柳的補氣血豬肝便當,傻氣吃貨小姑娘與偷窺狂腹黑老闆展開了一段奇緣……(本劇改編自顧漫《杉杉來吃》)

 

推薦指數:8/10(集數再短點會更完美)
演員&演技:9/10(1分扣在游承浩,真心煩)
配  樂:7/10(跟華語歌不熟,沒有共鳴感,這是非戰之罪XD)
台詞劇本:8/10(笑到不行,可惜有些劇情太拖)
服  裝:8/10(很韓味,同時也很時尚。)
簡單結論:撐過前兩集,後面海闊天空。

Selena 是一個很少看偶像劇的人。由於喜歡電腦大過電視,開電腦時又寧願看漫畫、打電動跟寫文章,因此看過的台日韓中偶像劇少之又少。追根究柢呢,就是 Selena 耐心不夠,覺得看劇太花時間,尤其看原創劇時,抓不到快轉的節奏,勢必得從頭看到尾,想到就累。

昨天忽然發瘋,開始看起 2014 年中國熱播的「杉杉來了」時,Selena 原本是打算跳著看的(對不起我錯了)。畢竟,原作者「顧漫」的書我是看過,書櫃也有收,但她出名的三本書「杉杉來吃」、「微微一笑很傾城」、「何以笙簫默」,我都不是特別迷。除了「微微一笑很傾城」因為講到網遊,我比較喜歡,其他兩本都還好。這是因為,顧漫的文筆雖然很有特色,幽默、直白、清新,但表情符號特多,人物略顯平板,筆下世界則多高富帥、白富美,沒錢的也一定善良討喜頭戴聖母光環;壞人並不特別壞,好人則是太崇高,強大的男主角如肖奈、封騰又都是逆天強大到一個無法想像的地步(簡單來說就是台灣言小完美總裁的翻版)。這些人物與現實人生差距太大,只能引起憧憬、白日夢與歡笑。而在描摩角色心情時,顧漫的簡筆手法,有時無法引發太多共鳴,因此讀起來雖然流暢,但故事性與文學性就沒特別突出。相較大陸幾位網路名家(如桐華),她的這些現代故事是略顯YY,側重粉紅。僅‧管‧如‧此,顧漫的「情節」還是有巧思的,一些戀愛中的迷惘、姊妹談心之類的情節,也能稱觸動人心。最重要的是,她的小說真的幽默好笑,除了放入很多流行用語,她自己也常有神來一筆、完美點評,因此打發時間還是可以看的。

10454902_818063838206668_7804686003275481963_o

好,終於要講到電視劇了。Selena 認為「杉杉來了」這部改編改得非常好。要知道原作篇幅其實不長,扣掉番外篇後,主線非常貧乏,以日劇的節奏來說,大概 8 集可以拍完吧,韓劇跟台劇應該 16 集可以完結篇,但中國拍了 33 集……我當初看到這集數就傻了,直接開了網友莐茨寫的分集心得掃了一次,想說若是編太爛(比如說無端亂虐或是有女N+1來亂)我就直接看圖文版了結。卻未料,這位網友寫得超仔細,越看越引人興趣,害我正劇一看直接從頭看到完結篇!:D(是的,一集扣掉片頭跟片尾,大概有35-38分鐘吧,再加上我習慣快轉跳過走路、接吻之類的鏡頭,因此大概花了14個小時看完33集……)

簡單來說,此劇大概分為幾個部分。

繼續閱讀

[外曼經典] 《The Crossroads Cafe》(叉路咖啡館)/Deborah Smith(黛博拉‧史密斯)

The-crossroads-cafe-book書  名:《The Crossroads Cafe / 叉路咖啡館 上‧下》

作  者:Deborah Smith(黛博拉‧史密斯)

譯  者:郭軒盈

出  版:狗屋‧果樹

書  號:Romance Age 133 & 134

類  型:現代羅曼史

主要人物:Cathryn Deen(狄凱絲),Thomas Mitternich(畢戴蒙)

我非常熱愛羅曼史小說,雖然這是許多人心中「不入流」的文類,但我從中獲得許多能量。許多人覺得羅曼史只是「Girly Stuff」,處理的多是小麻雀碰上多金總裁這類化身鳳凰的白日夢,要不然就是宣揚女性主義;是的,國內言情小說因為氾濫的關係,確實有大批這類免洗書籍,導致總裁、CEO、總經理、跨國集團的董事長各種多金單身漢全都跑來台灣獵女,其膚淺且面向市場的書寫態度,甚或掩蓋了許多精彩大手的故事與光芒,使許多人聽到言情與羅曼史便嗤之以鼻。

但其實,國外羅曼史處理的題材很廣,從基本的情慾、女性主義,到平等、職場、親情、甚至男性傷痛(是的,羅曼史不只寫女性),無所不包。且因為篇幅限制較少,能盡情發揮作者文筆與知識,比如我摯愛的 Julie James 就是司法故事的翹楚,Lisa Kleypas 則是古典羅曼史的大家。如果可以,我真希望我的碩士論文寫的是這個文類,可惜我的能力不足、靈感也太少。

《叉路咖啡館》是一本上下集的長篇當代羅曼史,從簡介就可以看出是一本走療癒、創傷後重生的故事。當紅的性感女星 Cathryn Deen 在狗仔追逐造成的車禍中不幸半邊身子燒傷,被媒體的追獵與丈夫的拋棄弄到身心近乎崩潰;建築師 Thomas Mitternich 則在 911 一早與妻子因托兒問題產生口角,而後在事故中失去從北塔跳樓喪生的妻兒,從此自責不已、失去求生意志。故事就是圍繞在兩人如何從傷痛中復原,或者說,寬恕/面對自己、繼續向前。

上一部讓我覺得「這一輩子應該不會再看第二次的羅曼史」是 Linda Howard 的《不再有淚/Cry No More》,故事描寫一位愛子被強搶私賣、於是戮力苦尋,同時幫助他人的偉大女子 Milla。當時為了寫推薦文,還是硬著頭皮再看了一次,看完封起來密藏在書櫃裡不敢再開第二次。而這本書是第二本。倒不是說這兩本書寫太爛,而是寫太好又太痛所以很難再看第二次。該有的轉折與傷痛的處理都非常細膩,不會因情節或篇幅限制而粗率帶過,因而使上冊與下冊的步調趨近一致,也使讀者的心情能依著作者的節奏破碎又凝結。

繼續閱讀

[JOBS/加打] 16個月,在 GAP

12002787_10207789783201390_6166646391210641782_n

The day before yesterday, September 6, was my last day in GAP Baby & Kids in Kerrisdale.

前天是我在 GAP Baby & Kids in Kerrisdale 店的最後一天。

I still remember the first day I worked there. It was a 8 am shift. I was so worried that my outfit won’t meet our dress code, so I bought a new shoes and a GAP graphic T-shirt. I stayed the night late because I was too nervous.

我仍然記得第一天工作的情況。那是個早上八點的班。由於太擔心服裝規定,我在上班前幾天特地去買了雙新鞋與 GAP 的圖案 T。當然,緊張也使得我前一天很晚才入睡。

When I came into the store, I found there were lotta stuff and cartons on the ground for 1st Summer big floor coming. I was scared because I didn’t know anyone, and didn’t know how to help, let alone to mention my poor English — I didn’t even know if they could understand me. But soon I was surprised by how people working here with laughing, jokes and hard working attitude. For sure they also displayed and folded everything fast and neat. Things were done in 4 hours, all cartons were gone, our store looked fantastic with so many cute and fun products. Yes, I have a strong first impression here in the very beginning. And I thought I definitely love working there in that time, and now still have the same feeling.

當我到店裡時,滿地都是紙箱與東西,原來當天是夏季第一次大進貨,整個店面都非常忙。我不認識任何人,不知道該怎麼幫忙,更別提我不算好的英文──當時真的很擔心同事們聽不懂我在說什麼。然而,很快我就發現,我們的工作環境充滿了笑聲!大家一直在開玩笑跟調侃彼此,同時手上也沒停、非常努力工作。一切都很好,根本無須擔心。當然,厲害的同事們在談笑時,也能很快上架產品,只花了四個小時,紙箱就全消失了。

我們的店面看起來超完美,到處都是可愛又有趣的東西。

這個強烈而美好的第一印象,使我確信我會很喜歡在這家店工作。至今,我依然這樣覺得。

繼續閱讀